2010年1月14日 星期四

[01/14]期末創意思考-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的發想與應用

標題: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的發想與應用

問題:1.剪紙的典故 2.剪紙元素的使用

[1.關於剪紙]
【剪紙的起源】
剪紙,又叫刻紙或剪畫。它是在紙上剪出來的畫 (或叫花),它的特點是單純、樸實而富有裝飾的風味。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,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。

【剪紙的工具】
刻刀-刻紙用的刀。
剪紙刀-在剪紙刻好後作為修飾之用。
油板-是畫好的畫稿放在上面刻製的一個盤子。
磨石-磨刀用的石頭。
紙-剪紙用的紙,通常是宣紙。

【剪紙的用途】
窗花:貼在窗戶上用。
角花:貼在門穿的邊角。
鞋樣花:用在婦女與孩童的鞋面上,以便刺繡。

枕頭花:用在枕頭上的花樣,也是用來刺繡。

肚兜花:用於婦孺肚兜的刺繡花樣。

團花:用在天花板中心的花樣。
燈花:貼在登上點綴用的花樣。

藏書票:東方剪紙與西方之結合。


【剪紙的種類】
北方剪紙:因為國劇發展關係,故作品以戲劇人民和生活環境為主。
南方剪紙:因風景秀麗,作品以自然景物,如花卉和蟲鳥居多。


【剪紙圖案的寓意】
福→蝙蝠
祿→銅錢 / 鹿
壽→桃子 / 松
喜→喜鹊
事事如意→兩顆柿子和玉如意
四季平安→薔薇花和花瓶
富貴有餘→牡丹和魚
金玉滿堂→金魚數尾在魚缸中悠遊
雙喜臨門→兩隻喜鵲並立於門前


【剪紙與現代藝術】
李煥章
國寶級剪紙藝術大師,1925年生於山東,從小家境困苦仍致力向學,師專畢業後任教於台北中正國小,執教期間始終致力於剪紙藝術推廣與教學。
洪新富
1967年生於台北,從事紙雕藝術長達二十年,榮獲中華民國第41屆十大傑出青年,堪稱國內立體紙藝應用產業的研發創意先鋒。
前刀糸氏
「前刀糸氏」是2005年由FUNction Design Club(設計同樂會)自發性發起的台灣 剪紙復甦工作坊,也代表一群不願見到台灣剪紙的技藝與記憶漸漸消逝的新興創作者,希望透過將傳統剪紙結合現代設計融入日常生活的方式,延結台灣剪紙文化的生命。
夏夏
夏夏利用剪紙與活字版原理創作詩集及散文,小小的作品是生活與心情的註解,隨著剪刀在紙上遊走出流暢的線條,夏夏的剪紙說故事小世界而生。
吳耿禎
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畢業,跨足不同創作領域,作品豊富多元。2006獲選雲門舞集「流浪者計劃」前往陝北進行民間剪紙藝術與建築之旅。

[2.元素應用]

剪紙與商品的結合→可以玩樂的商品

【拼圖】
【撲克牌】
【魔術方塊】

2010年1月11日 星期一

[01/08]期末創意思考發表-偶數組

轉眼間,半學期又這麼過了。
創思課最後的製作──文化與商品的結合發想,第一輪由15組偶數號發表作品。

1) 中式點心+冬季服飾
毛帽+小籠包 / 手套+刈包 / 靴子+銀絲卷
2) 俄羅斯娃娃
節慶 / 餐具 / 五行守護神 / 便當盒 / 籃子 / 十二生肖 / 調味罐 / 小夜燈
3) 日常食物+傳統元素
貢糖+古代枕頭 / 鼎+湯碗 / 豆腐+瓷器 / 黑糖糕+硯台
4) 香皂包裝+國劇角色
生-七里香 / 旦-玫瑰 / 淨-檀香 / 末-蘆薈 / 丑-生薑
5) 京劇臉譜
指甲彩繪 / 安全帽
6) 離設計最近的距離‧巷口的7-11
7) 傳統元素+糕點
十二星座+麻糬
8) 帆布鞋
鞋帶的特殊繫法
9) 馬桶設計
10) 紙袋
11) 各國文化+桌上電話
12) 安全帽
13) 精油+台灣味
14) 浴缸+龍
15) 電音三太子

每次的作品發表總是能吸收到許多新知識,是相當棒的收穫!
創意不一定是掏空腦袋的無中生有,將兩種不同元素相融合,得到的會是全新的玩意兒。

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

[12/25]期末作業問題與初步方案發表


Merry Christmas!

期末作業-文化創意思考

【問題】
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的發想與應用:
1) 剪紙的典故?(起源→演變→現代藝術上的表現)
2) 剪紙元素的使用。

【初步方案】
剪紙元素與商品的結合:
1) 可以使用的商品-壁貼 / 杯墊 / 馬克杯…
2) 可以玩的商品-拼圖 / 撲克牌…

圖樣的發展與應用。



聖誕節這天的課真是冷清呢…
不是前一天平安夜high過頭,而是系上辦尾牙,很多人幫忙去了。
所以創思課上發表期末問題的組別不多,不過每一組的問題聽來都相當有趣!

我們這組原先打算用中國的”窗花”作發展,但在上網搜尋資料後發現,窗花大多只是幾何呈現,僅有少數宮廷貴族使用的窗花才有較多變化。
這樣好像沒什麼意思,經過在討論後…我們決定將目標轉向與窗花類似的”剪紙”。
剪紙是中國的傳統藝術之一,單憑一把剪刀就可以檢出千變萬化的圖樣來。
並且從單一色紙演變到彩色,而且非常有東方色彩。
所以我們決定以此文化做思考,將其特色融入商品做發展。

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

[12/11]花生殼易經論


老師上課時總是像在郊遊般的有趣,不是有玩具玩、就是有食物可以吃。

菱角是最近(或是前陣子?)出現的季節性食物,市場上賣的大多是水煮,我所知道的另一個吃法是與排骨一起煮湯。
喝起來挺清淡的,不過我還是喜歡市場上最普遍的吃法。

認真看菱角從它的長相到食用方式其實充滿著設計…我也是在這次課堂上才注意到。(過去只會在意它好不好吃…)
長相的設計感是因為菱角形狀很特別,像是過度彎曲的牛角麵包。
食用的方法雖然不知是誰發明的,多虧那條裂橫痕,食用者只要將那塊裂掉的皮剝開,再勾住兩邊那過度彎曲的角並往肚子一推──菱角裡的食用部份就輕鬆跑出來了。
不過也要看菱角本身果肉的狀態,軟嫩的就很容易被推出來、較硬的就會有部分果肉斷在彎曲的角裡。

炒花生,在市面上是種很普遍的零嘴。裡頭的花生吃下肚後,外面的花生殼就成了垃圾。
不經腦袋思考,它就只能被視為垃圾清除(不可回收,不過能拿去土埋作為肥料吧?)。

由花生殼延伸──易經,花生殼的正反也可以與易經的陰陽相提並論。
只能說先人的智慧真的很偉大,從一陰一陽的太極→太極生兩儀→兩儀生八卦→再從八卦衍生出六十四卦。
這六十四卦裡可以做許多的解釋,要理解絕非一兩天就可以達到的。

不過說真的,其實我有聽沒有懂。

[12/04]設計教育與國際實務研討會

本日課程:參加一日的國際研討會。

研討會共分上下午兩部份,上午是三位不同領域藝術家的經驗分享,下午則是偏向室設與教育方面,由國內外共兩位建築方面的大學教授做演講。



綠色藝術──Bruce Voyce

綠色藝術,指藝術與環境的結合,也就是人類與自然的關係。
他所做的生態雕塑是活雕塑,植物與不鏽鋼(加拿大65%為回收物)的結合。

不鏽鋼所搭建而成的骨架裡有泥土,並邀請當地居民一起將植物種上去。
如此的公眾活動目的在於宣揚自然生活與共同認同感,成為環境的一部分、並一同為環境盡一份心力。

這些活雕塑在春天時會被分解開來種植後再組裝,這些藝術品屬於長久性,對環境無毒、無衝擊,對於維護與處理不會有過度的浪費,而且不只是”重新”再使用。


互動藝術──Robret Turriff

互動藝術的最高原則,就是要好玩要有趣!如此才能吸引觀賞者動手接觸。
讓觀看者能參與其中,並且允許各種型態的呈現與探討方式。
一定要有人觀看並且對其有所動作,附有物理性作用。

Robret Turriff也介紹了一些他的作品:
酒吧與藝廊的結合→到藝廊參觀猶如在酒吧輕鬆愉快,如此能吸引到各個不同族群前去表演狂歡。
路邊的大型垃圾筒化身為按麻浴缸(真的可以使用喔!)。
慈悲愛心生願機→在苦難之時,人世間不變的就是慈悲與愛心。
搥死蘭花→人類創造的環境在無形中扼殺自然。

某些作品設計帶有自主性,作品(物件)在使用中逐一變化。

Repurpose your Brain! 轉化你的腦袋與想法!
Make things that can transcend its initial purpose.


靈性藝術──Tom Mcknon

靈性藝術所提到的”靈性”,在東西兩方的見解有所不同。
西方指的是內在空間,腦子裡的理性思考,而非心理感受。
靈非絕對的善或惡,而是在參與某些事或如何處理的使用。

曾經去過亞馬遜探險的Tom Mcknon,將其土著文化與自身藝術品做結合。
雖然沒有先進的文明,但當地特有的文化給了Tom Mcknon很多啟發。
亞馬遜靈療師→治療者與被治療者靈的關係(女性掌權者)。

放眼所見的生活皆有靈,開採自我性靈與靈性。
依不同人的不同能量(情緒感受),讓設計物有所不同和改變。


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──胡寶林 教授

設計是什麼?→創意的服務業
設計不是純藝術、不是為了替自己立碑。
設計是服務創意,為他人、為大家、為福祉、為地球。

設計產業現況的反思:
80%的作品為20%的人服務?
設計只為設計人品味,不為使用者著想?

這或許是設計在台灣還無法普遍的原因,普通人對”設計品”還是會有距離感。
只要冠上某設計師的稱號,其作品(亦或是商品)價格便會高上好幾成。
相同或類似的東西,設計過的商品不一定比普通的好用,價格也比普通的貴上許多,消費者憑什麼要選擇設計品?
身為設計人,如果只是關起門來抱著自己的作品感嘆”沒有伯樂”的話,那設計品跟美術館裡藝術品又有何不同呢?

設計,始終來自於人性。
是為解決問題而做設計,不單是為了提升其價值。

設計思潮:(以下三者為21世紀的主要議題)
通用設計→無障礙。
永續設計→造型與機能並存。
族群與弱勢平權→兩性與外勞/新住民。

台灣設計教育的出路反思:
核心目標→走出教室、回歸真實、永續關懷、服務創意。



經過這次的研討會後,我對自己的第二語言能力感到慚愧,鴨子聽雷的狀態真的很痛苦!
如果能不靠翻譯直接聽演講者的內容,相信收穫會更多,因為很難得能聽到其他國家藝術家的經驗談。
我必須好好的自我檢討一下,外語能力必須再加強。
雖然如此,還是學到了很多經驗與想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