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

[12/25]期末作業問題與初步方案發表


Merry Christmas!

期末作業-文化創意思考

【問題】
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的發想與應用:
1) 剪紙的典故?(起源→演變→現代藝術上的表現)
2) 剪紙元素的使用。

【初步方案】
剪紙元素與商品的結合:
1) 可以使用的商品-壁貼 / 杯墊 / 馬克杯…
2) 可以玩的商品-拼圖 / 撲克牌…

圖樣的發展與應用。



聖誕節這天的課真是冷清呢…
不是前一天平安夜high過頭,而是系上辦尾牙,很多人幫忙去了。
所以創思課上發表期末問題的組別不多,不過每一組的問題聽來都相當有趣!

我們這組原先打算用中國的”窗花”作發展,但在上網搜尋資料後發現,窗花大多只是幾何呈現,僅有少數宮廷貴族使用的窗花才有較多變化。
這樣好像沒什麼意思,經過在討論後…我們決定將目標轉向與窗花類似的”剪紙”。
剪紙是中國的傳統藝術之一,單憑一把剪刀就可以檢出千變萬化的圖樣來。
並且從單一色紙演變到彩色,而且非常有東方色彩。
所以我們決定以此文化做思考,將其特色融入商品做發展。

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

[12/11]花生殼易經論


老師上課時總是像在郊遊般的有趣,不是有玩具玩、就是有食物可以吃。

菱角是最近(或是前陣子?)出現的季節性食物,市場上賣的大多是水煮,我所知道的另一個吃法是與排骨一起煮湯。
喝起來挺清淡的,不過我還是喜歡市場上最普遍的吃法。

認真看菱角從它的長相到食用方式其實充滿著設計…我也是在這次課堂上才注意到。(過去只會在意它好不好吃…)
長相的設計感是因為菱角形狀很特別,像是過度彎曲的牛角麵包。
食用的方法雖然不知是誰發明的,多虧那條裂橫痕,食用者只要將那塊裂掉的皮剝開,再勾住兩邊那過度彎曲的角並往肚子一推──菱角裡的食用部份就輕鬆跑出來了。
不過也要看菱角本身果肉的狀態,軟嫩的就很容易被推出來、較硬的就會有部分果肉斷在彎曲的角裡。

炒花生,在市面上是種很普遍的零嘴。裡頭的花生吃下肚後,外面的花生殼就成了垃圾。
不經腦袋思考,它就只能被視為垃圾清除(不可回收,不過能拿去土埋作為肥料吧?)。

由花生殼延伸──易經,花生殼的正反也可以與易經的陰陽相提並論。
只能說先人的智慧真的很偉大,從一陰一陽的太極→太極生兩儀→兩儀生八卦→再從八卦衍生出六十四卦。
這六十四卦裡可以做許多的解釋,要理解絕非一兩天就可以達到的。

不過說真的,其實我有聽沒有懂。

[12/04]設計教育與國際實務研討會

本日課程:參加一日的國際研討會。

研討會共分上下午兩部份,上午是三位不同領域藝術家的經驗分享,下午則是偏向室設與教育方面,由國內外共兩位建築方面的大學教授做演講。



綠色藝術──Bruce Voyce

綠色藝術,指藝術與環境的結合,也就是人類與自然的關係。
他所做的生態雕塑是活雕塑,植物與不鏽鋼(加拿大65%為回收物)的結合。

不鏽鋼所搭建而成的骨架裡有泥土,並邀請當地居民一起將植物種上去。
如此的公眾活動目的在於宣揚自然生活與共同認同感,成為環境的一部分、並一同為環境盡一份心力。

這些活雕塑在春天時會被分解開來種植後再組裝,這些藝術品屬於長久性,對環境無毒、無衝擊,對於維護與處理不會有過度的浪費,而且不只是”重新”再使用。


互動藝術──Robret Turriff

互動藝術的最高原則,就是要好玩要有趣!如此才能吸引觀賞者動手接觸。
讓觀看者能參與其中,並且允許各種型態的呈現與探討方式。
一定要有人觀看並且對其有所動作,附有物理性作用。

Robret Turriff也介紹了一些他的作品:
酒吧與藝廊的結合→到藝廊參觀猶如在酒吧輕鬆愉快,如此能吸引到各個不同族群前去表演狂歡。
路邊的大型垃圾筒化身為按麻浴缸(真的可以使用喔!)。
慈悲愛心生願機→在苦難之時,人世間不變的就是慈悲與愛心。
搥死蘭花→人類創造的環境在無形中扼殺自然。

某些作品設計帶有自主性,作品(物件)在使用中逐一變化。

Repurpose your Brain! 轉化你的腦袋與想法!
Make things that can transcend its initial purpose.


靈性藝術──Tom Mcknon

靈性藝術所提到的”靈性”,在東西兩方的見解有所不同。
西方指的是內在空間,腦子裡的理性思考,而非心理感受。
靈非絕對的善或惡,而是在參與某些事或如何處理的使用。

曾經去過亞馬遜探險的Tom Mcknon,將其土著文化與自身藝術品做結合。
雖然沒有先進的文明,但當地特有的文化給了Tom Mcknon很多啟發。
亞馬遜靈療師→治療者與被治療者靈的關係(女性掌權者)。

放眼所見的生活皆有靈,開採自我性靈與靈性。
依不同人的不同能量(情緒感受),讓設計物有所不同和改變。


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──胡寶林 教授

設計是什麼?→創意的服務業
設計不是純藝術、不是為了替自己立碑。
設計是服務創意,為他人、為大家、為福祉、為地球。

設計產業現況的反思:
80%的作品為20%的人服務?
設計只為設計人品味,不為使用者著想?

這或許是設計在台灣還無法普遍的原因,普通人對”設計品”還是會有距離感。
只要冠上某設計師的稱號,其作品(亦或是商品)價格便會高上好幾成。
相同或類似的東西,設計過的商品不一定比普通的好用,價格也比普通的貴上許多,消費者憑什麼要選擇設計品?
身為設計人,如果只是關起門來抱著自己的作品感嘆”沒有伯樂”的話,那設計品跟美術館裡藝術品又有何不同呢?

設計,始終來自於人性。
是為解決問題而做設計,不單是為了提升其價值。

設計思潮:(以下三者為21世紀的主要議題)
通用設計→無障礙。
永續設計→造型與機能並存。
族群與弱勢平權→兩性與外勞/新住民。

台灣設計教育的出路反思:
核心目標→走出教室、回歸真實、永續關懷、服務創意。



經過這次的研討會後,我對自己的第二語言能力感到慚愧,鴨子聽雷的狀態真的很痛苦!
如果能不靠翻譯直接聽演講者的內容,相信收穫會更多,因為很難得能聽到其他國家藝術家的經驗談。
我必須好好的自我檢討一下,外語能力必須再加強。
雖然如此,還是學到了很多經驗與想法!

[11/27]南台灣國際設計藝術參訪

創思課程,腦袋不停的滾動之外,行動力也是非常之好!
說走就走──是這門課程的最高精神吧,我覺得。
星期一老師通知要校外教學,禮拜五我們就乘著遊覽車往南部出發。



第一站:台南崑山科技大學

從下車處走到圖書館(垂直)就經過了兩個中技(從正門到後門)的距離…只能說中技真是小而美啊,還跟公園一樣一年365天人人都可以進出。
在崑山圖書大樓地下室展出的” 紐約藝術指導俱樂部全球50位最優秀視覺設計師作品展”,每一位設計師的表現技法都不一樣。

其中我覺得Menno Kluin的作品最有趣、也很有創意。(由於看不懂英文,故作品名稱無從得知。)


一開始我並沒有特別注意到它,是在與當時正在看這幅作品的同學討論後,才發覺到它其中的好玩之處。
上面與左下角的作品都是牙線的平面廣告(右下角那幅作品就不太清楚是否也是牙線的平面設計),我最喜歡的是最上面那幅設計。
雖然沒有花俏的構成方式與用色,但是擺放在那空間左邊的那盒牙線簡單說明了一切:較大的白色立體是牙齒,在字與字之間的橘色小字就好比卡在牙齒縫的菜渣。
擺在一旁的牙線因為不明顯而被我忽略,不過在注意到它後會有種”原來如此!”的想法。

不需要太花俏搶眼,簡單明瞭也是種好設計。

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燈光打的太有氣氛,直接打在作品上面,表面的塑膠膜因此反光,拍照是就會有無法避開的大光點。
其次就是沒有簡介可看,不知是因為看到我們這麼一大票人還是怎樣,作品簡介就這麼一疊又一疊堆在服務台上,讓我們只能望之興嘆──啊,不能拿嗎?



第二站:2009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
身為台灣出入口重地之一的高雄,貨櫃可說是其特色。
而貨櫃藝術節的展出地點──駁二藝術特區,原來也是個港口呢!
遊覽車到達時正逢船隻進港時間,港口邊充滿著等待搭船的人。

雖然入冬有段時間了,但高雄依舊是艷陽高照、晴空萬里。
南部人是穿著短袖趴趴走,不過其他人好像就有不小心給他熱到…

入口處有兩座非常巨大的貨櫃藝術品,就像是小朋友玩的積木一樣堆疊成形,不過兩者的體積實在是無法相比啊!

作品或許沒有很多,但每個貨櫃所傳達的意念都非常鮮明。
當中有能讓觀者接觸體驗的貨櫃,也有純粹表現想法、不看作品理念絕對不知道作者想表達什麼的貨櫃。

這當中讓我最感到有趣的貨櫃就屬獨立在鐵軌另一邊,也是巨型作品的:
還要再多少顆氣球,貨櫃才能飛起來?
(How many more balloons can make a container fly?)
《林建佑、黃敬永、蘇家賢 /還要再多少顆氣球,貨櫃才能飛起來?》

橘色的熱氣球與藍色貨櫃和清澈天空形成強烈對比,鮮豔卻不刺眼,第一眼讓我想到皮克斯動畫電影”天外奇蹟”裡那棟靠氣球飛上天的房子。
為了要讓貨櫃”看似”被那把氣球拉起,下面支撐部份有了許多建築用的粗鋼條,如果只是很普通的讓它撐著貨櫃,感覺就很沒什麼。
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到設計者的用心,散亂的地磚、從地面被硬拉起的鋼條,看來就很有故事性。

從地面、貨櫃到頂端的氣球都經過設計,貨櫃好像真的要升天似的!

還要再多少勇氣,夢想才能飛起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