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

[12/25]期末作業問題與初步方案發表


Merry Christmas!

期末作業-文化創意思考

【問題】
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的發想與應用:
1) 剪紙的典故?(起源→演變→現代藝術上的表現)
2) 剪紙元素的使用。

【初步方案】
剪紙元素與商品的結合:
1) 可以使用的商品-壁貼 / 杯墊 / 馬克杯…
2) 可以玩的商品-拼圖 / 撲克牌…

圖樣的發展與應用。



聖誕節這天的課真是冷清呢…
不是前一天平安夜high過頭,而是系上辦尾牙,很多人幫忙去了。
所以創思課上發表期末問題的組別不多,不過每一組的問題聽來都相當有趣!

我們這組原先打算用中國的”窗花”作發展,但在上網搜尋資料後發現,窗花大多只是幾何呈現,僅有少數宮廷貴族使用的窗花才有較多變化。
這樣好像沒什麼意思,經過在討論後…我們決定將目標轉向與窗花類似的”剪紙”。
剪紙是中國的傳統藝術之一,單憑一把剪刀就可以檢出千變萬化的圖樣來。
並且從單一色紙演變到彩色,而且非常有東方色彩。
所以我們決定以此文化做思考,將其特色融入商品做發展。

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

[12/11]花生殼易經論


老師上課時總是像在郊遊般的有趣,不是有玩具玩、就是有食物可以吃。

菱角是最近(或是前陣子?)出現的季節性食物,市場上賣的大多是水煮,我所知道的另一個吃法是與排骨一起煮湯。
喝起來挺清淡的,不過我還是喜歡市場上最普遍的吃法。

認真看菱角從它的長相到食用方式其實充滿著設計…我也是在這次課堂上才注意到。(過去只會在意它好不好吃…)
長相的設計感是因為菱角形狀很特別,像是過度彎曲的牛角麵包。
食用的方法雖然不知是誰發明的,多虧那條裂橫痕,食用者只要將那塊裂掉的皮剝開,再勾住兩邊那過度彎曲的角並往肚子一推──菱角裡的食用部份就輕鬆跑出來了。
不過也要看菱角本身果肉的狀態,軟嫩的就很容易被推出來、較硬的就會有部分果肉斷在彎曲的角裡。

炒花生,在市面上是種很普遍的零嘴。裡頭的花生吃下肚後,外面的花生殼就成了垃圾。
不經腦袋思考,它就只能被視為垃圾清除(不可回收,不過能拿去土埋作為肥料吧?)。

由花生殼延伸──易經,花生殼的正反也可以與易經的陰陽相提並論。
只能說先人的智慧真的很偉大,從一陰一陽的太極→太極生兩儀→兩儀生八卦→再從八卦衍生出六十四卦。
這六十四卦裡可以做許多的解釋,要理解絕非一兩天就可以達到的。

不過說真的,其實我有聽沒有懂。

[12/04]設計教育與國際實務研討會

本日課程:參加一日的國際研討會。

研討會共分上下午兩部份,上午是三位不同領域藝術家的經驗分享,下午則是偏向室設與教育方面,由國內外共兩位建築方面的大學教授做演講。



綠色藝術──Bruce Voyce

綠色藝術,指藝術與環境的結合,也就是人類與自然的關係。
他所做的生態雕塑是活雕塑,植物與不鏽鋼(加拿大65%為回收物)的結合。

不鏽鋼所搭建而成的骨架裡有泥土,並邀請當地居民一起將植物種上去。
如此的公眾活動目的在於宣揚自然生活與共同認同感,成為環境的一部分、並一同為環境盡一份心力。

這些活雕塑在春天時會被分解開來種植後再組裝,這些藝術品屬於長久性,對環境無毒、無衝擊,對於維護與處理不會有過度的浪費,而且不只是”重新”再使用。


互動藝術──Robret Turriff

互動藝術的最高原則,就是要好玩要有趣!如此才能吸引觀賞者動手接觸。
讓觀看者能參與其中,並且允許各種型態的呈現與探討方式。
一定要有人觀看並且對其有所動作,附有物理性作用。

Robret Turriff也介紹了一些他的作品:
酒吧與藝廊的結合→到藝廊參觀猶如在酒吧輕鬆愉快,如此能吸引到各個不同族群前去表演狂歡。
路邊的大型垃圾筒化身為按麻浴缸(真的可以使用喔!)。
慈悲愛心生願機→在苦難之時,人世間不變的就是慈悲與愛心。
搥死蘭花→人類創造的環境在無形中扼殺自然。

某些作品設計帶有自主性,作品(物件)在使用中逐一變化。

Repurpose your Brain! 轉化你的腦袋與想法!
Make things that can transcend its initial purpose.


靈性藝術──Tom Mcknon

靈性藝術所提到的”靈性”,在東西兩方的見解有所不同。
西方指的是內在空間,腦子裡的理性思考,而非心理感受。
靈非絕對的善或惡,而是在參與某些事或如何處理的使用。

曾經去過亞馬遜探險的Tom Mcknon,將其土著文化與自身藝術品做結合。
雖然沒有先進的文明,但當地特有的文化給了Tom Mcknon很多啟發。
亞馬遜靈療師→治療者與被治療者靈的關係(女性掌權者)。

放眼所見的生活皆有靈,開採自我性靈與靈性。
依不同人的不同能量(情緒感受),讓設計物有所不同和改變。


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──胡寶林 教授

設計是什麼?→創意的服務業
設計不是純藝術、不是為了替自己立碑。
設計是服務創意,為他人、為大家、為福祉、為地球。

設計產業現況的反思:
80%的作品為20%的人服務?
設計只為設計人品味,不為使用者著想?

這或許是設計在台灣還無法普遍的原因,普通人對”設計品”還是會有距離感。
只要冠上某設計師的稱號,其作品(亦或是商品)價格便會高上好幾成。
相同或類似的東西,設計過的商品不一定比普通的好用,價格也比普通的貴上許多,消費者憑什麼要選擇設計品?
身為設計人,如果只是關起門來抱著自己的作品感嘆”沒有伯樂”的話,那設計品跟美術館裡藝術品又有何不同呢?

設計,始終來自於人性。
是為解決問題而做設計,不單是為了提升其價值。

設計思潮:(以下三者為21世紀的主要議題)
通用設計→無障礙。
永續設計→造型與機能並存。
族群與弱勢平權→兩性與外勞/新住民。

台灣設計教育的出路反思:
核心目標→走出教室、回歸真實、永續關懷、服務創意。



經過這次的研討會後,我對自己的第二語言能力感到慚愧,鴨子聽雷的狀態真的很痛苦!
如果能不靠翻譯直接聽演講者的內容,相信收穫會更多,因為很難得能聽到其他國家藝術家的經驗談。
我必須好好的自我檢討一下,外語能力必須再加強。
雖然如此,還是學到了很多經驗與想法!

[11/27]南台灣國際設計藝術參訪

創思課程,腦袋不停的滾動之外,行動力也是非常之好!
說走就走──是這門課程的最高精神吧,我覺得。
星期一老師通知要校外教學,禮拜五我們就乘著遊覽車往南部出發。



第一站:台南崑山科技大學

從下車處走到圖書館(垂直)就經過了兩個中技(從正門到後門)的距離…只能說中技真是小而美啊,還跟公園一樣一年365天人人都可以進出。
在崑山圖書大樓地下室展出的” 紐約藝術指導俱樂部全球50位最優秀視覺設計師作品展”,每一位設計師的表現技法都不一樣。

其中我覺得Menno Kluin的作品最有趣、也很有創意。(由於看不懂英文,故作品名稱無從得知。)


一開始我並沒有特別注意到它,是在與當時正在看這幅作品的同學討論後,才發覺到它其中的好玩之處。
上面與左下角的作品都是牙線的平面廣告(右下角那幅作品就不太清楚是否也是牙線的平面設計),我最喜歡的是最上面那幅設計。
雖然沒有花俏的構成方式與用色,但是擺放在那空間左邊的那盒牙線簡單說明了一切:較大的白色立體是牙齒,在字與字之間的橘色小字就好比卡在牙齒縫的菜渣。
擺在一旁的牙線因為不明顯而被我忽略,不過在注意到它後會有種”原來如此!”的想法。

不需要太花俏搶眼,簡單明瞭也是種好設計。

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燈光打的太有氣氛,直接打在作品上面,表面的塑膠膜因此反光,拍照是就會有無法避開的大光點。
其次就是沒有簡介可看,不知是因為看到我們這麼一大票人還是怎樣,作品簡介就這麼一疊又一疊堆在服務台上,讓我們只能望之興嘆──啊,不能拿嗎?



第二站:2009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
身為台灣出入口重地之一的高雄,貨櫃可說是其特色。
而貨櫃藝術節的展出地點──駁二藝術特區,原來也是個港口呢!
遊覽車到達時正逢船隻進港時間,港口邊充滿著等待搭船的人。

雖然入冬有段時間了,但高雄依舊是艷陽高照、晴空萬里。
南部人是穿著短袖趴趴走,不過其他人好像就有不小心給他熱到…

入口處有兩座非常巨大的貨櫃藝術品,就像是小朋友玩的積木一樣堆疊成形,不過兩者的體積實在是無法相比啊!

作品或許沒有很多,但每個貨櫃所傳達的意念都非常鮮明。
當中有能讓觀者接觸體驗的貨櫃,也有純粹表現想法、不看作品理念絕對不知道作者想表達什麼的貨櫃。

這當中讓我最感到有趣的貨櫃就屬獨立在鐵軌另一邊,也是巨型作品的:
還要再多少顆氣球,貨櫃才能飛起來?
(How many more balloons can make a container fly?)
《林建佑、黃敬永、蘇家賢 /還要再多少顆氣球,貨櫃才能飛起來?》

橘色的熱氣球與藍色貨櫃和清澈天空形成強烈對比,鮮豔卻不刺眼,第一眼讓我想到皮克斯動畫電影”天外奇蹟”裡那棟靠氣球飛上天的房子。
為了要讓貨櫃”看似”被那把氣球拉起,下面支撐部份有了許多建築用的粗鋼條,如果只是很普通的讓它撐著貨櫃,感覺就很沒什麼。
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到設計者的用心,散亂的地磚、從地面被硬拉起的鋼條,看來就很有故事性。

從地面、貨櫃到頂端的氣球都經過設計,貨櫃好像真的要升天似的!

還要再多少勇氣,夢想才能飛起來?

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

[11/20]書評提報之三

(1) Design Play
(2) 福田繁雄
(3) 平面設計:視覺比比看
(4) 當代設計演化論
(5) 設計 我的第2母語
(6) 解決100種煩惱的100種方法
(7) 酷設計100
(8) 時尚傳奇的誕生
(9) 走私設計
(10) 非設計不生活
(11) 愛x通用設計
(12) 性設計。設計性
(13) 設計不安於室
(14) 東京視覺設計in

以上為第三梯次書評提報的書單。

歷經第一次與第二次提報後,第三次的提報撞書率幾乎是0%。
而且大家介紹的書真是越來越奇特了…
不論是在實體操作或是理論上,都有著書寫的那位設計師(們)的精華重點。
大多是著重在圖片上,畢竟學設計的好像看圖比看字來的快。

這場提報最有趣的應該是介紹《解決100種煩惱的100種方法》的小靜同學吧!
從介紹第二個範例開始,全場就笑聲不斷。
只能說她舉例的方式真是太有趣、太貼切大家的生活了。
相信那本書本身也非常好玩,生活中普遍遇到的個人問題都有方法可以解決。
雖然感覺挺笨的…不過解決方案無可否試也是種設計。

只是我很好奇…他們的PPT介紹是不是將全部的方法(100種)都列上去?
那個拉軸感覺非常細小…

對於”設計”兩個字,相信每個人的解釋都不盡相同。
不過最重要的,還是要回歸到”人”身上。

設計,是為了便利生活,不單是為了提升某產品本身的價值。

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

[11/13]書評提報之二:東京視覺設計in

【介紹書籍】

東京視覺設計in
-The Keywords Visual Arts in Tokyo-
【前言】
每一個城市,每一個國家,都有其特有的視覺氛圍。 創作者在城市裡咨意創作,自由地揮灑創意,隨著時間、空間的累積,慢慢凝聚成城市的風格。
東京/日本,有著繁簡交錯、新舊並陳的視覺文化,
有如原研哉的純粹極簡,亦有如橫尾忠則的炫目激越;
有如川內倫子的透明纖細,亦有如蜷川實花的華豔絕美。
在東京/日本,
這個含納著大量創作的空間中,創意的想法放肆地在各個領域中流動,
從設計、當代藝術跨越到攝影、電影,再連結到動畫、漫畫……
彼此不斷的撞擊、影響。

共分14個領域項目、80個關鍵詞,完整介紹屬於東京/日本的視覺設計。
【設計師介紹】

Designer設計師─野田凪(Na-Gi)
野田凪,是日本新生代藝術家中,極具原創性創意的一人,她學的雖然是平面設計,卻跨足多種創作範疇。
野田凪,1973年出生於東京,小學時跟隨父母搬至紐約,一直到唸高中才又回到日本。待在紐約的5年,對野田凪產生不小的影響,從她的作品中不時透露著日西雜揉的獨特氣質可清楚看出。在野田凪的作品中,最常出現的元素就是「動物」、「可愛和驚悚交錯的童話場景」和「超現實的異想氛圍」。
野田凪於今年9月7日不幸病逝,英年35歲。








Fashion Design時尚設計─山本耀司
60年代末,山本耀司從幫他母親製作衣服開始走上服裝之路。山本耀司的設計,衣服都極度寬鬆,剪裁奇異,很少有明顯的性格界限。他不喜歡量體裁衣,不習慣常規,被媒體譽為「世界時裝日本浪潮的新掌門人」,也是80年代闖入巴黎時裝舞台的先鋒人物之一。
山本耀司擅長將西方的建築設計方格與日本傳統結合起來,使服裝不只是軀體的覆蓋物,而成為著裝者、身體與設計師精神這三者融合的意識形態。





Contemporary Artist當代藝術家─村上隆
村上隆是日本當代重要的藝術家,他的作品將東西方文化加以結合,並成功打破商業與藝術、純藝術與流行文化的界線。
村上隆,1962年出生於東京。他的角色多元,不僅是藝術家,同時也是策展人,一直以來對日本的當代藝術文化有很深刻的反思與觀察。
在他的作品中,總是有著可愛、色彩鮮豔的卡通式人物,充分展現了日本文化的獨有特色。





Photographer攝影師─蜷川實花
蜷川實花,1972年生於日本東京。父親為知名劇場、電影導演蜷川幸雄;從小就接受藝術與美術的薰陶,進入了攝影界一開始以拍攝黑白照片為主,轉拍彩色照片之後發現色彩的多變與瑰麗, 以其獨特的華麗飽和色澤為特色,獲得許多攝影大獎,並與許多品牌做跨界合作。2007年更首度跨入電影界執導《惡女花魁》,並獲得海內外好評。





Illustration Artist插畫藝術家─中村佑介
中村俊介的畫奇妙地融合了現代/未來的氣息與日本的傳統圖樣/色調,在小小的圖畫之中,創造了時空錯置特異感;他運用幾何線條的構圖,特別的用色,在日常、平凡的情境中放入令人驚奇的事物,諸如海馬、大象、烏龜、熊貓、鸚鵡都常出現在其中。




2009年11月7日 星期六

[11/06]書評提報之一

書,是知識的來源之一。
每個人的生活步調都不同、看書速度理所當然也就不盡相同。

這次的書評提報計畫,就是讓大家分工合作,兩人一組看一本設計書,擷取濃縮其書本精華,再發表出來與大家分享。
如此一來,大家等同是利用了三次創思課的時間,閱讀了約30多本的設計書。

第一次,共計8組分享8本設計書。

(1)100日常經典設計
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,都是種設計,其中包含有許多經典設計。
只是因為太常見太普遍了,反倒讓我們忽略了它當初也是設計師絞盡腦汁所發明的設計產品。
這本書就是在介紹你我身邊常見的設計物品,它們可都是經典呢!

(2)學設計名校100
國外的設系學校與國內設計學校有甚麼不一樣?
這本書介紹多所國外設計名校,應該可以當留學指南書使用。
讓人羨慕的,國外的設計學校非常願意花大筆資金來栽培學生,前提是你要有值得享受免費資源的能力。
畢竟他們不是慈善機構嘛。

(3)設計幾何學
設計不是憑空捏造,必須經過一連縝密的思考探索,才能創造出好的設計。
而幾何學不只使用在平面製圖上,黃金比例1:1.618更是可以使用在許多方面,好比設計。
這本書談論的就是黃金比例與設計的關係。
這組的提報同學採用圖像式表演,將黃金比例定義與童話故事灰姑娘做結合=>黃金灰姑娘。
總之非常有趣,贏得滿堂喝采!

(4)原研哉的設計
原研哉是日本非常有名的設計師,從平面設計起家,現在則是全方位設計師。
這本書介紹的全都是有關他的設計,從平面、立體到展場,在台灣非常有名的無印良品也是出自他手。

(5)設計大師不是天上掉下來的
設計師與藝術家最大的不同是,藝術家可以隨心所欲的表達自我,設計師則必須多方考慮。
這本書就是在介紹世界上多位頂尖設計師,關於他們與他們的設計品。

(6)共感@東京
聽說這本書越到最後越像旅遊書?
不過還是有談論到一些偏於設計的事物,例如共感力、空想無印、東京設計週等等。

(7)DESIGN MAIL設計快遞
這本書以分門別類的方式介紹許多新奇有趣的設計,創意,就是與「舊」相反。
從生活裡的小需要、到身心靈的使用,都有許多創新與意想不到的商品設計。

(8)塗鴉教父Banksy
提到塗鴉就一定要想到他!這本書在一年級時就曾經被介紹過。
這組的提報同學採用小劇場+純PPT的表現方式。
真是辛苦他們了...跑得氣喘吁吁。

對於設計的定義,不同領域的設計師有著不同見解。
但相同的目的,就是要讓使用者、以致於到全人類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適。

2009年10月31日 星期六

[10/30]原住民海報設計


【主題】
百年凝視,台灣原生力

【理念】
規律性的幾何形與鮮豔的色彩在原住民的圖騰與服飾上經常可見,環繞文字的布紋便是以此兩種元素做發想而成。而台灣是內有山外有海的海島國家,便將布紋與弧形結合,代表的是山,同時也是海。原住民的文化風俗是台灣特有的珍貴資產,歷經百年歲月,在未來也將會被繼續保留傳承下去。

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

[10/23]拋球遊戲

拋球遊戲,最常見於馬戲團的小丑表演。

這天上課的開場遊戲,就是拋球。
其實老師一開始秀出來的,是兩顆白的很漂亮的鵝卵石。
(應該是鵝卵石吧,我在後方看它們感覺挺圓的...)

問題:這兩顆很普通的石頭可以玩出什麼把戲?
回答:拿來拋。

沒練過真的很難拋起來,看起來好像很簡單,其實是需要懂其中的門道與技巧。
石子落地的聲響挺驚悚的...很懷疑地板會不會被K凹或出現破洞。

拿石頭大家都不太敢拋,所以老師從袋子裡拿出了好幾顆柳丁。
柳丁因為比較軟(不過被打到還是很痛...),大家也就拋出較高的高度。

就見那些可憐的柳丁被高高的拋起──重重落地。
使用完後,應該有不少柳丁之可以喝吧!


接下來就是到電腦教室做原住民海報。
經過一兩週的草圖思考,開始上機作業了。

2009年10月17日 星期六

[10/16]文字的排組機關係

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,除了繁體字本身所擁有的美感之外,”字”的不同排法會有不同的意思。

對於文字認真的差異,所以在排列上所得到的結果也就不盡相同。
原句:常將有日思無日,莫待無時思有時。
我排:常時將思日有無,莫待無時思有日。

一句對聯,打散→重置→再生。
同樣的流程,也可使用在設計方面。
原體,打散(素材分解)→重置(重新規劃製作)→再生(產生新體)。

很多的時尚流行,也常使用老物新玩的方法。
隨著設計科系的發達,單就台灣而言,每年不知有多少準設計師從各地的大專院校畢業。
所以創造新物會因為時間而越來越困難,也因此很多的設計師或創作者朝向舊有物換新意的路線發展。

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

[10/09]五角船板

五角船板,一間位在台中行政地段、有著奇特外觀卻一點也不醒目的特色餐廳。
(其實我是最近才知道原來它在全台都有據點,嘉義的五角船板也位在高級路段上…)

而且,那邊的公車實在有夠難等。

上次在課堂上老師有大略介紹過五角船板的由來、老闆的理念等等。
五角船板是間精心規劃過的餐廳,從建築本身開始,室內外設計、空間規劃、擺設、用具、餐點到服務,處處都可以看見用心。

從外面看伍角船板,是棟被樹木們包圍的土色建築,若要說特別的話,就只有那個長的像山寨大門的電動門吧。
越過大門,猶如走進世外桃源一般,瞬間來到另一個世界,外頭的刺眼陽光早已不算什麼。

牆壁與天花板是相連的不規則,保留有材質本身粗糙的質感,像是直接從山壁鑿出的洞窟,挖空的三層樓高度讓視野空間非常廣闊,擺置在中的幾根巨大樹幹就是最明顯的指標。


在室內走了幾圈後,我想到建築鬼才高第,在五角船板一樣可以看到高第──建築本身沒有規矩的樑柱,其型態可以是圓弧形的甚至是不規則的,自然的形體柔就可以建構支撐,房子不一定是方的…


除了水泥之外,木材與金屬也是構成此棟建築物的要素之一。

中間還有個魚池,流水加上燈光,整個就是很有氣氛。


看似不規則的形狀中,隱藏有女子柔美的線條。
其形態也使用在廁所的洗手台,不過我總覺得廁所裡的看來特別哀怨…

大片的落地窗能將自然光引進室內,所以每個餐桌上頭那盞小小的燈,在白天用處其實不大,不過長的挺可愛的,很有手作風格。

散落各個角落的大小擺飾,有飛仙、人頭雕刻、石獅子、馬車…等,有敦煌石窟的感覺,也像失落的古文明。

拱門式的圓弧通道,將桌與桌之間隔出私人空間。

除了石雕類藝術品外,也有許多大型盆栽分散在各處,而用來種植的盆子都是有著不同雕花的石製品。

連接各層樓的梯子是金屬製的,摟空雕花,類似蕨類的圖騰形狀。

桌椅餐具也以整體空間做搭配,使用充滿自然風格的木製桌椅,餐具則是選用陶器(有手捏的笨拙感)。

如此美好的空間,餐點價格自然也不便宜,入內就有基本消費的門檻。
不過在參訪過台中的五角船板後,我會想到其他地方的五角船板看看,是否有何不同?

總是會好奇的嘛。

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

[10/02]紙牌遊戲



問題:一組四張的紙牌,可以玩出什麼遊戲?

關於這個問題,我腦海裡第一個閃過的念頭是:小朋友的數數遊戲?
因為紙牌上的圖畫是秩序性的符號,理所當然我又被既定思想給嚴重迷惑...
不過當老師提出他所想的遊戲時,我才恍然大悟:啊,這東西也很適合玩益智遊戲。

動腦時間,接著進入步驟實驗。

一開始會有些摸不著頭緒,但排個幾次下來,也就逐漸排出一個解決方法來。
心情保持冷靜、腦子保持清晰,成功會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下出現。

最少需要6個步驟,如果再繼續實驗下去,會不會得到更低的步驟數?

*

「只有與人不同,才能讓人看見。」

不管是設計、亦或是人...唯有與眾不同,才能讓別人將眼光轉向自己、並且停留。
不是天生反骨,而是學設計的使命,就是要異於常人!

如果跟別人一樣,隱身在人群裡。
那麼就無法成為設計師,只會是一名工匠。

不過紙上談兵總是容易。
雖然拿掉了既定的框框,但定型許久的想法在延展上還是會不自覺的畫地自限。

上課上了三個禮拜後的感想:要努力拉展自己固化的思考與想法。

要翻轉翻轉再翻轉。

*

關於設計的起、承、轉、合。

原來設計也有起承轉合,原來起承轉合也可以用在設計上。
我一直認為只有在寫故事、小說之類的文字作品才需要用到起承轉合。

結果將設計步驟拆開來看,跟起承轉合其實是一樣的。

在進行設計時,原來我們經歷過一次次的起承轉合。
只是用不同的名詞來做形容。

*

最後,中秋節快樂!
快樂之餘也要注意防颱。